旅遊線路分類

敦煌鳴沙山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120元(僅供參考)。學生和60-69歲老人憑證半價,70歲老人憑證免票。
景點地址:甘肅敦煌市南郊七公裏的鳴沙山北麓
交通信息: 可以直接坐3路公交車到達,票價1元,在反彈琵琶雕像和汽車站均有乘。也可打車到鳴沙山(約需15元),願意挑戰 可以直接坐3路公交車到達,票價1元,在反彈琵琶雕像和汽車站均有乘。也可打車到鳴沙山(約需15元),願意挑戰的人可以自已租自行车前往。
敦煌鳴沙山简介:
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它像金子一样灿黄,绸缎一样柔软,少女一样娴静,凤凰一样美丽!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
遊人非常喜歡登鳴沙山。但要登上山頂,可真不容易,雖無攀華山之驚險,但與登泰山一樣艱難!綿綿細沙,進一步,退半步,似平行而無進,只好手腳並用往上爬。登上山頂,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湧澎湃。細看那山坡上的沙浪如輕波蕩漾的漣漪,時而湍急,時而潺緩,時而萦回渦旋,真是叠宕有致,妙趣橫生。還有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像一個妙齡少女,溫存地依偎在情人的懷抱中。極目遠眺,天地豁然開朗,心胸頓時開闊,童心不由萌發!下山最爲有趣,順坡而下,只覺兩肋生風,一跳十步,駕空馭虛,仿佛有羽化成仙飄飄然的感覺。當人多結伴下滑,推動流沙疾速下跌,只見沙浪滾滾,猶如山洪奔瀉。此時就會聽到咚咚咚的響聲,似敲鑼打鼓,又像笙笛吹奏,令人動魄驚心而又玩味無窮。
解密鳴沙山
世界上記載鳴沙現象以中國最早,但多少代以來古人對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才首次有人用科學方法去探究。
外國研究
國外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科學的探究和推測,觀點較多,主要有三說:
第一種爲靜電發聲說。認爲鳴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風力的推動下向下流瀉,含有石英晶體的沙粒互相摩擦産生靜電。靜電放電即發出聲響,響聲彙集,聲大如雷。
第二種爲摩擦發聲說。認爲天氣炎熱時,沙粒特別幹燥而且溫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發出爆烈聲,衆聲彙合一起便轟轟隆隆而鳴。
第三種爲共鳴放大說。沙山群峰之間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鳴箱。流沙下瀉時發出的摩擦聲或放電聲引起共振,經過共鳴箱的共鳴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響聲。
中國研究
1979年,中国学者马玉明写了一篇名叫《响沙》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响沙的“共鸣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气里边。响沙发出声响,应该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沙丘高大陡峭。第二个条件是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牙状的。第三个条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马玉明还提出,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和沙子本身带有的频率的变化,响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人们有时候在下雨天去看响沙,发现响沙不会发出声响,正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把响沙的“共鸣箱”结构破坏了。比如说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鸣沙山,就是因为周围绿化造林等原因,破坏了共鸣的条件,使得它发不出响声了。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屈建军研究员和日本一大学教授等利用现代科学仪器和摹拟实验方法,对响沙之谜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景點數據來自 敦煌鳴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