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牆繼承了中國古代城垣建築的傳統,吸取了中國曆代築城技術的精華,集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技術之大成,堪稱中國城垣建築史之典範。南京城牆設計獨特,它一改《周禮·考工記》所記載的“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中國都城的傳統形制,放棄自秦漢以來的方形或長方形的平面布局,依據南京複雜的地形地貌及豐富的河湖水網,因地制宜,依山傍水而建,“皆據崗壟之脊、控江湖之勢”,形成非方非圓的不規則形狀。
南京明城牆的防、排水系統科學適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對城區的防、排水兩部分。城牆填層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黃土拌和的灰漿封頂夯實,厚約1—2米,在其上面和沿牆體兩側直至牆根用灰漿砌築5—10余層城磚;牆體頂面設置了石質排水明溝,在其明溝約50米距離設置石質出水槽將水排出牆體。城區的防、排水系統,主要是利用城牆底部設置的水關、涵閘。在秦淮河出、入口處分別建有東水關和西水關,水關設有閘門3道,前後2道爲木閘門,中間設鐵柵門以防潛水入城之敵。此外,還設有金川河閘、玄武湖的“通心水壩”、前湖的半山園閘與琵琶湖的琵琶閘等多處涵閘。這些涵閘,設有銅、鐵管和銅水閘,只能進水不可進人,設計巧妙、結構合理。
南京明城牆,南有外秦淮河爲天然護城河,東有鍾山爲依托,北有後湖爲屏障,西北將一系列具有戰略作用的小山包入城內,形成了戰略地位重要,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
南京明城牆保存至今已有600余年,曆經風雨侵蝕和人爲破壞,外郭、皇城、宮城僅存殘迹,而京城城牆現仍保存了25.872公裏。
南京城牆氣度恢弘,結構牢固,設施完善,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規模最大的都城城牆。1988年,南京城牆被國務院正式公布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南京城牆作爲“中國明清城牆”組合申報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
門票
18元
景點位置
南京市玄武区环湖路解放门8号 更多旅遊線路請點擊進入
消息
Copyright©2025 鐵旅銀發旅遊專列 京ICP備2023021302號-3
全國統一服務電話:010-63973002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羊坊店路18號光耀東方S座601-21室
經營許可證號:L-BJ-CJ00008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爲,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24号